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植保(植檢、農技)站(總站、中心),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,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:
當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時期,受病蟲基數較高、北方降雨偏多、黃淮局部干旱、東南臺風登陸等多重因素影響,水稻“兩遷”害蟲、粘蟲、玉米南方銹病等秋糧重大病蟲重發流行風險較高。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聚焦秋糧作物重大病蟲,加密加力監測預警,強化重大病蟲防控,緊盯防治關鍵期,適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,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,全力以赴實現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目標任務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突出重點,強化監測預警
各級植保機構要加密加力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,全面準確掌握秋糧作物病蟲害發生動態,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及時研判重大病蟲發生流行風險。水稻產區要緊盯“兩遷”害蟲、二化螟、稻瘟病,南方稻區要特別關注臺風暴雨后細菌性病害流行風險。玉米產區要緊盯玉米螟、棉鈴蟲、粘蟲、雙斑長跗螢葉甲、南方銹病、穗腐病;東北地區要特別關注三代粘蟲、大斑病、北方炭疽病、白斑病局部暴發成災風險;黃淮及華北地區要緊盯玉米螟、棉鈴蟲、桃蛀螟、彎孢葉斑病和穗腐病,重點關注臺風過后南方銹病流行風險。大豆產區要緊盯甜菜夜蛾、棉鈴蟲、大豆食心蟲、豆莢螟和葉斑病,黃淮旱情較重地區要重點關注點蜂緣蝽等刺吸式害蟲局部重發風險。及時準確發布預報預警信息,明確最佳防治適期、重點防治區域和關鍵防治田塊,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和災情實時報告制度,確保信息渠道暢通。
二、分類施策,強化科學防控
抓住秋糧作物生育關鍵期、重大病蟲防控窗口期,綜合應用生物防治、理化誘控、科學用藥等技術措施,分區域、分病蟲強化聯防聯控、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。水稻“兩遷”害蟲防治做到“壓前控后”,嚴控華南、西南等境外蟲源遷入主降區,減少北遷蟲源,嚴防穗期突發成災;二化螟抓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期科學用藥,嚴防蛀莖危害,減少“蟲傷株”;稻瘟病抓住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期,做好藥劑預防,嚴防病菌侵染,控制穗瘟流行危害。玉米抓住抽雄吐絲灌漿期,及時噴施對路藥劑預防控制,嚴防玉米南方銹病、葉斑病、穗腐病等大面積流行危害;玉米螟、棉鈴蟲、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蟲,抓住卵期至幼蟲鉆蛀前的關鍵時間施藥防治,降低危害損失及后期穗腐病重發風險;雙斑長跗螢葉甲抓住抽雄吐絲期進行藥劑防治,控制其對花絲和果穗的危害。大豆抓住分枝期和開花結莢期,及時施藥防治食葉害蟲、蛀莢害蟲、葉部病害及莖莢部病害。
三、分層包聯,強化技術指導
深入推進農技員進村包戶聯主體單產提升農技行,調動各級農技人員,尤其是植保專業技術人員,在病蟲發生防控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,開展科學防控和安全用藥現場指導,并采取廣播、電視、明白紙、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和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,加強技術引導和宣傳普及,落實落細各項病蟲防控關鍵技術措施,堅決遏制重大病蟲害大面積暴發成災,實現防病蟲、減損失、提單產。突出重大病蟲害,落實秋糧“一噴多促”等統防統治技術措施,因地制宜選用針對性的殺蟲劑、殺菌劑、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葉面肥,在大面積混配施藥前開展小范圍試驗,確保混配藥劑均勻、穩定、無絮凝,實現協同增效,同時注意規范植保無人飛機作業,提升作業質量和提高技術到位率,提高防病蟲增粒重的技術效果。
四、壓實責任,強化統防統治
各地要落實“政府主導、屬地負責”防控機制,用好中央財政病蟲害防控專項補助資金,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,及早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,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開展。加強社會化服務組織指導和服務,因地制宜創新防控組織方式和服務模式,通過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,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,切實提高防控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,確保重點區域、關鍵環節防治到位,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。
全國農技中心
2025年8月1日